“我的最愛”變身“我的最好”,誰說書籤不重要
從微軟IE時期的我的最愛,到應用火狐的快速指令把想記錄的網站寄到信箱(目前還存在的服務:toread.cc/),而所謂的社群或共享書籤(如黑米書籤)出現後,書籤開始擺脫單機形象,逐漸朝網路服務的方向邁進。
當網路發展越好,各種需求浮現後,一度書籤在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成長時,大家對書籤的使用提到最高點,卻也停滯在那裡。進退不得的書籤服務,在太多類似的設計中,還是有人悄悄地進化。如果有用過火狐瀏覽器就一定知道Xmarks(現在Google瀏覽器也可以安裝同步),只要註冊Xmarks帳號就能得到一個虛擬的空間,存放使用者書籤,乍聽之下跟其他那些書籤服務似乎沒有不同,但他透過安裝火狐瀏覽或Google瀏覽器的擴充套件,只需登入一次,就算不用連上網站,書籤就舒舒服服的拉回你的瀏覽器,透過這樣的運作模式,不同電腦存的書籤卻能同步存取,簡化一堆步驟得到的是現今所謂的雲端服務最重要的一環,就是工作同步。
現在說回Google書籤,或許有人認為既然Xmarks這麼好,為什麼要選擇Google一堆服務當中最不起眼,最不推廣的Google書籤呢?我的回答一定是:他穩,其實前言討論的Xmarks已經宣佈停止更新,不是停止服務,而是無法再更進一步,那麼Google書籤呢?讓我們先來談談他的運作模式。
首先,一定要有一個Google帳號,然後選擇你的瀏覽器安裝不同的套件讓工作更簡單。我在火狐是安裝Gmarks,跟手機是同款,但是在Chrome裝的是Lite Bookmarks,大家可以依照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套件。


Google書籤就是一種雲端服務,將原本單機的我的最愛,放到虛擬空間儲存、整理後變成自己的資料,然後不論你身在何處,只要能連上網路就能登入進行存取,說到這裡妳是否認為Google書籤毫無新意呢?那麼,我要提供給你們兩種Google書籤的新玩法:
1.清空Cookie紀錄無所謂,Google書籤幫你做紀錄!
有時候我們用公司電腦或偷用別人的電腦,記得走過不留痕跡,清空所有瀏覽紀錄時,回頭才發現自己有些網頁紀錄想找回該怎麼辦?
如果是在登入Google帳號瀏覽網頁進行搜索的情況下,別擔心,只要回到Google書籤的網頁頁面,點選網頁紀錄,他就會自動秀出所有此帳號的搜索紀錄,點選清單邊的星號,就能把這個網頁或圖片或等等,加入書籤。
看得出來我搜索了強納森萊斯梅爾XD

2.出門玩不用再搞不清楚方向,書籤搭配地圖玩得更方便
去年暑假因為懶得做一大堆筆記,加上有時候在網路看別人推薦地點當下沒有手記,只憑記憶就挑戰中部山海環狀線鐵路之旅,雖然順利完成,但路途缺憾很多,有的點都沒查好開放時間,到了那裡卻不得其門而入。
現在,只要我在網路看到有人推薦點,就會到GoogleMap去查詢,點選在地點旁邊的星號,就會自動加入書籤,回到書籤加上旅遊資訊等附註,就是一份很完整的景點資料。
標籤就是所謂的資料夾,把這些景點資料整合在同一標籤底下,如韓國行或苗栗一日遊等等,只要手機有安裝能取得Google書籤的App,那麼你還需要大本跟成堆的A4 Paper嗎?


留言
張貼留言